2023年8月22日-24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在浙江省嘉兴市嘉兴学院开赛。为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和掌握现代教学方法的热情,嘉宜初中组织语文、数学、英语、思政学科教师观摩学习整场赛课教学展示的网络直播。观课活动后,各组齐聚云端,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学科实践活动设计等角度开展了热烈的研讨。
教研组线上观课、研讨掠影
语文组
语文教学,我们一直在路上。盛夏的酷热,也挡不住语文组全体教师们的热情。8月22日——8月24日,连续三天的网络直播课在浙江嘉兴顺利展播。此次展播中,有九节精彩展播课是来自一线初中青年语文教师的。
老师们一边看直播,一边积极发言,讨论热烈。杨春燕老师率先发言:参赛的几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两点做法值得借鉴。一是设计了文本阅读体验活动。比如学生之间的对读对译,结合语境揣摩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和神情,分组朗读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及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二是在教学中融入写作体验活动。在古诗文杂剧等教学中,一般在课堂里教师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以读为主,很少涉及到写作。而今天的参赛课堂里老师都设计了写作体验活动,如《富贵不能淫》中景春听到孟子的这番话会怎样来回复孟子?通过完成读写任务,进一步落实单元目标“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等。杨老师反思到,中学生的古诗文元曲杂剧的阅读虽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课堂,进行智慧引导,才能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张先志则侧重谈了《昆虫记》激趣课的学习感受。她说,通过这节课,学习到指导学生进行名著导读的好方法。整本书阅读内容繁多,教师要选择经典篇目,巧激趣,授方法,重交流。这也是她要在今后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方向。言辞中肯,赢得了大家的点赞。
老教师吴刚则表示,听了青年教师竞赛课,获益匪浅。他以《富贵不能淫》为例谈谈感想。吴老师觉得,这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值得学习借鉴。一是非常注重对文言文的诵读,通过反复诵读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的理解。二是回归语文的基本要素,即咬文嚼字,注重字词句的字面与深层解读。三是通过传统经典篇目的教学达到人格教育、理想情操教育的目的。吴老师谦虚地说,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他也会从这几方面加强,提升自己的教学成效。
观课结束后,语文组教师齐聚云端,发表观后感反思。
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沈霞萍老师非常谦逊。她说自己看到了青年教师们意气奋发,朝气蓬勃,循循善诱的课堂。“我的内心也泛起了阵阵涟漪。教书育人,教书是形式,育人是目的,这些青年教师在课堂上,处处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令人很是欣慰。”“我也深深地陷入了沉思,我的教师生涯已经进入第25个年头了,我在逐渐老去的年华中少了意气风发,但一定不可缺对学生和课堂饱满的感情。”
马海明老师接过话题,她说,青年教师多样的授课风格,对我今后的教学也有所启迪。以《富贵不能淫》这堂课为例,这位青年教师立足文本,落实文言字词基础,结合朗读,确立了“针锋相对,立‘大丈夫之说’”为教学突破口。教学目标集中,又不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的确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王海明老师连连称赞了青年老师们的板书。“都是精心设计的!”“所有板书的文字,在最后由老师连缀成一个蝴蝶图案,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很有激发阅读的作用。对于孩子们做读书小报也是个示范和引领。”王老师说,老师还让孩子们结合自己养蚕的感受来模仿法布尔的文字,让孩子们从科学和文学两个角度实际地去接近《昆虫记》,孩子们的表现验证了这是个成功的设计。这两个优点都从孩子的阅读角度出来来设计教学,故而深得孩子们的心,也就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九节初中语文课观摩结束后,大家还自行选择性地进行高中语文展播课的观摩。所有课展结束后,大家又热情不减地在钉钉线上会议上进行了反思交流。
朱荷琴老师偏爱《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教学竞赛展示。朱老师说,这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授课的步骤清晰,文本的解析十分到位,学法的指导非常有序。张秀平老师则表示自己学习了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受益良多。她说,印象深刻的是短评写作的要点------抓住让你感受深刻的地方,由此展开评论;要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展开写作;要加入自己的看法等。组内最年轻的张刘婷老师则以《富贵不能淫》为例,展开了自己的观后收获:文言文“讲读探思”四步骤教学课型符合文言文教学规律,体现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文言朗读的生动性、形象性,深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强化文言积累,促进情感升华,让学生在文言文中获得人文启示。
末了,语文教研组长黄莉莉老师针对此次暑期网上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此次教学观摩给人最大的启发就是,理念更新。语文教学聚焦了一个大的方向,在教学设计上的三维视角:课标、文本、学情;在学习任务的设计上的单元整体教学观,层层深入,目标明确。在单元学习任务的实践上,能步步为营,任务驱动,层层推进,步步落实。在学习效果的评价上,能建立更多元化、科学化评价体系。
英语组
我校英语组老师们准时在线观看了此次比赛并在赛后进行了线上听课研讨活动,老师们认真讨论,各抒己见。这些参赛老师们拥有着扎实、专业的教学功底,以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精彩的课堂演绎和富有逻辑性的生动阐述,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实力与风采,赢得英语组老师们的高度肯定与赞赏。老师们纷纷表示要善于用新课程理念来审视和剖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对这些典型课堂再深入 “案例分析”,同时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外语教学质量而扎实工作。
道法组
道法组全体教师认真观摩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的线上直播,会后老师们纷纷在教研组群里发言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潘清秀老师:1.教学思路清晰。有教师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道法课学习中来。如:小组合作法,讨论法,教学游戏,情景资料等等,学生自如的完成了学习任务。2.教师的基本功和整体素质高。本次大赛,教师不仅课件制作的好,而且语言丰富有激情。此外,教师在设计活动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例如设计很多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放飞思想,为张扬个性提供广调的空间。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些教师在执教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在向我们诠释自己对教材的独到见解,然后把这些见解,传递给学生,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灵感。根据学生实际,科学创设情景,有利于提升学生道德情感提升道德行为。
汤艳辉老师:看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中学思想政治组的展示环节收获良多。被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所折服,深深感受到作为思政教师身上的责任和担当。俗话说,教育兴,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就是要在学生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正确的思想,行正确的事。
杨丽君老师:非常荣幸地在线观摩第四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展示课,听完他们的课让我受益匪浅。几位中学思政老师精心备课,立足课标,以学生为本,创设丰富的情境,设计高阶思维的问题,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制定分层作业,运用多种教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出色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印象最深的是这节《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以婚俗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为总议题,分组完成不同任务,合作探究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样性。首先探究中西式婚俗文化,从地位作用体现核心讨论文化的民族性;其次探究七夕节各国的风俗差异理解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最后通过辨析洋节的不同态度树立对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尊重差异,又能理解个性。拓展作业以写短评的方式阐述对民族文化的认识,验收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成果,也是考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杨雅新老师:观看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聆听了的各位优秀老师的课堂,我收获了很多,让我认识到了思政课教学应该回归教材,挖掘教材知识点,注重创设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要构筑单元意识,实施大单元教学,遵循课堂逻辑性,让学生发现思政课的逻辑之美。
教师们表示,在今后教学中,也要努力让思政课的逻辑之美贯穿教学生涯。如评比课老师所展示那样,设置情景,提升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正确看待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看待问题。锻炼并列逻辑思维如ChatGPT会抢谁的饭碗?可能替代的职业有哪些职业共性特点。不太可能替代的职业又有哪些特点?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国家社会需要。层进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全面透彻看待问题,通过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横向全面的看问题,同时布置作业符合双减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青年教师观课反思摘录
学有思,观有感
——观“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有感
道德与法治学科 杨雅新
观看了“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学思想政治组,各位优秀青年教师的精彩讲课,让我受益匪浅,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并从中获得了启示。
首先,实践活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比赛中,我学到了如何设计更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我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我认识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老师们所呈现出的精彩课堂,精彩的不只是讲课内容,学生的积极配合,师生互动的场景,这些都是我所向往的课堂。在竞赛中,我注意到一些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情境创设和提问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交流。我深感自己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我在日后要不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通过观看本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让我以全新的眼光审视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会积极思考如何更好地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设计更富有创意和有效性的实践活动。这次比赛的收获将成为我未来教学工作中不断进步的动力。
富贵不能淫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观课反思
语文组 张刘婷
文言文“讲读探思”四步骤教学课型符合文言文教学规律,体现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文言朗读的生动性、形象性,深度探究的自主性、开放性,强化文言积累,促进情感升华,让学生在文言文中获得人文启示。
学习了第一位老师的《针锋相对,立“大丈夫”之说——富贵不能淫》,学习到该课的人文特性,特别值得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借鉴。
首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有探究活动,让学生对比景春和孟子眼中大丈夫的区别,不仅是找出各自的标准,还要进行归类总结。多角度寻找学生回答的亮点,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循循善诱。
其次、突出文本的人文价值。老师在因声求气的朗读中,深刻感受文言文的人文力量。人文教育不是说教,而是情境中的熏陶,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聚焦情感态度,善于搭建支架,让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在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升华精神境界,突出了人文价值。
再者,彰显大丈夫的精神追求孟子反驳景春的观点,有破有立,既指出景春大丈夫的歪曲点,也提出自己的大丈夫标准。教学中,怎样展现景春大丈夫的虚伪性,怎么表现孟子大丈夫标准的崇高性,进行多角度辨析。再让学生回顾历史上称得上大丈夫的名人,分别对应大丈夫哪些精神品质,最后思考今天怎么能成为大丈夫,学生列举当代具有大丈夫精神的人,再次升华课堂主旨,为学生种下“大丈夫”的精神种子。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该课既教会学生文言知识积累和文言诵读的方法,更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做一个有守“仁礼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胸怀天下的人。